讲座中柳冠中先生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目前存在问题及其观点,并就未来工业设计实践的底层逻辑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图 张明院长介绍柳冠中教授
他认为设计的内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师工作的技能、工作对象的表面,其决定因素是“事”和现象的“本质”,要重视外因的重要作用,“谋事”在先,“谋物”在后。同时,我们应该思考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到底是什么,传统不是用来继承的,应该批判地继承,继承的只是精神,而其载体必须是创新。
图 柳冠中教授讲座中
柳冠中先生认为,“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它是人类未来不会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因此设计师更应该解决的是普通大众的问题。学设计,首先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跨界,虚心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进一步贴近生活,真正地沉下心来,认识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存在的不同需求。
图 柳冠中教授讲座中
“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这是柳冠中先生一直强调的设计的最终目标。中国人应该以“分享、共享”的生活方式代替“占有”。同时,年轻人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产品设计,而是产业的设计,“共享性服务设计”才是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共享的时代!
柳冠中先生还强调,衣、食、住、行、用、交流,这个初心是永恒的。中国人要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而“社会设计”的研究将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设计师应该关心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观和表面。“中国方案”将是“人类共同命运之梦”。
图 柳冠中教授讲座中
最后,何晓佑教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应该带着在本次讲座中所得到的启发,更深入地去思考,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讲座在与会同学们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 何晓佑教授总结发言